查看原文
其他

“错位之爱”犹如毒药,成年后会是什么模样?

上海女性 2024-07-15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武志红 Author 武志红主创团

作者: MISS蔷薇

来源:武志红(ID:wzhxlx)


前段时间,电影《涉过愤怒的海》,引发全网热议。
因为尺度之大,电影还被列入“十八禁影片”。
看电影前,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父亲为女儿复仇的故事;
但看完后才发现,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种父母对孩子的「错位之爱——
单身父亲老金终日出海捕鱼,为的是赚钱养大女儿、送她留学,却从未察觉到,女儿娜娜最需要的是陪伴;
而因为从小情感匮乏,娜娜敏感、破碎,最终卷入了情感风波,离奇死亡。
由始至终,老金都以自己的方式,一厢情愿地爱着孩子,看不见孩子的需求。
在亲子关系中,这种「错位之爱」,就如同一剂超强毒药。
而这并不仅仅发生在电影中,它同样也是现实中很多亲子关系都要面对的拷问。

委屈的父母


这让我想起了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。
我的邻居是对老夫妻,他们有个女儿在国外定居。
一直以来,老两口都很为女儿感到骄傲。
今年女儿回国探望他们,但没想到的是,迎来不是想象中的温馨团聚,反而是大吵了一架。
最终,女儿只留下一句“这辈子不会再回来”,就提前去了国外。
女儿的绝情,让老两口潸然泪下,回想起生养她的过往,愈加愤恨委屈。
夫妻俩是小县城的普通职工,结婚后感情并不和睦,有了女儿后,更是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。
但即便如此,两人都很爱女儿,物质方面从不亏待,也格外注重她的学习和成长。
因为养育孩子的负担日益加重,父亲把全身心都扑在挣钱上,极少回家。
而母亲也把全部心思都投注在女儿身上,一手操持女儿的衣食住行和学习。
并且,她还会像好朋友一样和女儿谈心,但是女儿话很少,经常是她在说自己的事,女儿在倾听和安抚。
同时,为了女儿的前途,他们对女儿的要求极高,成绩要保持年级前三,特长要拿国际奖项。
好在女儿也争气,从小到大各方面都非常优秀,最终顺利申请到了国外的名校。
只是高中之后,女儿开始叛逆,和家里矛盾不断,争吵时常说“我宁愿死都不要留在你们身边”。
没想到,女儿也确实这样做了。
出国后,她极少回家,可以很长时间不联系,偶尔老两口打电话过去,也只是敷衍两句。
而这一次的大爆发,更是伤透了老两口的心
女儿的逃离,让老两口至今都想不明白:
为了女儿,我们倾尽所有,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,为什么她不仅不懂感恩,反而把我们当仇人一样冷漠相待?
从父母的角度,他们确实都给出了全部的爱:
为了孩子维持着不和谐的婚姻,
父亲努力赚钱,母亲尽力管教,
双方都有着巨大的付出和牺牲。
但女儿并不认同,亲子关系最终不受控制地滑向僵化、破裂和疏远。
对于老两口而言,这无疑是锥心的挫败和痛苦。


愤怒的孩子


然而,从女儿的视角去看,又完全是另一个故事。
自打有记忆起,女儿就觉得家里很不正常。
父母一见面就互相谩骂、摔东西,而她只能躲在房间瑟瑟发抖。
后来,父亲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厂里,一年到头极少回家;
而母亲总是一边强势严厉,一边又脆弱可怜,总向自己诉说委屈、说父亲坏话。
小女孩不理解,为什么这个家如此窒息。
慢慢地,她只能把一切归咎于自己的错:
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乖、不够优秀,
父亲才会消失,父母才总是会吵架。
因此,她努力让自己做个乖乖女——
一切事情由父母做主,父母让学什么就学什么;
父母吵架,就充当他们的情绪垃圾桶,安慰母亲情绪……
总之,她以一次次好成绩和自己的善解人意,换来了父母暂时的欢喜与和谐。
然而在这个过程中,她的生命能量一部分在紧张窒息中被消耗,
另一部分在安抚母亲中被透支,早早成了一具空壳,得不到任何的关爱和滋养。
因为,在这场巨大的「错位之爱」里,父母一直都看不见女儿的真实需求。
他们以为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,却在破裂的婚姻中,双双逃避问题,转而把孩子当成解决问题的工具:
因为厌恶强势的妻子,父亲努力扮演一名供养者,换得“称职父亲”的自我安慰;
而母亲也放下了对丈夫的期待,企图与女儿保持共生,来维系脆弱的自我价值感;
甚至,他们对女儿的高要求和高期待,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受伤的自恋。
也因此,女儿令父母引以为傲的优秀,其内在动力只是出于恐惧和讨好,唯独不是父母的爱和用心。
而这,也正是孩子充满愤怒的根源。
所以,为了摆脱窒息的家庭,她最终选择远赴国外留学和定居。
但即便如此,曾经笼罩在这个家庭的创伤和阴影,从未离开过。
所以这次回国相处不到三天,她就因为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干涉,而再次爆发:
小时候的我,最想要的是和谐的家庭环境、父亲的陪伴、母亲的支持,
而现在,想要的仅仅是他们的一些理解,可是依然什么都没有。
最终,她选择再次逃离家庭。
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,其实是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;而没有理解的爱,常常就是一种伤害。
其实,无论是电影中的娜娜,还是这个女儿,对于孩子而言,如果从来没被父母看见和理解过,人生就像一场灾难,生命将充满孤独、沮丧与悲哀。

让爱归位


看到这里,我们可以发现:
被「错位之爱」贯穿的亲子关系,很可能是一种双输的局面——
父母拼命付出,却换来孩子的怨恨和远离,

孩子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,还要通过自我扭曲来配合父母的意愿,

最终双方隔阂不断加深,距离也越来越远。
也许会有父母问:
如果说我们给孩子的,一直都是「错位之爱」,那么究竟怎样做,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呢?
其实,想要避免「错位之爱」的困境和悲剧,父母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。
首先,要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。
弱小的孩子天然需要依赖父母,为了生存,他们很多时候的策略只能是迎合大人
在电影中,老金说娜娜很听话懂事,娜娜小时候发烧,他用毛巾捂着降温,娜娜被捂得快窒息了都一声不吭。
然而,他所认为的“听话懂事”,其实是娜娜强烈不安全感的表现——
她害怕自己给父亲添麻烦,被父亲抛弃,所以才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。
现实中,有很多像娜娜一样的孩子。
内心隐藏着巨大的不安和痛苦,却因为害怕而说不出,最后由于父母察觉不到位,导致悲剧的发生。
所以,不要看到表面的懂事,要看到背后的真实需求。
比如,过分听话乖巧,或者过分调皮任性的孩子,可能都在折射一些问题。
这些异常,可能都是被忽视的孩子在求救。
其次,是坦诚沟通。
接受到这些信号后,我们可以找机会多与孩子聊聊天,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。
聊天时多倾听,引导和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想法,让其感受到被关注,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。
而不是一本正经地严肃说教,或者像我邻居那样,说着说着就成了自己的诉苦大会,整个沟通转向了父母自己的需求。
在这里,有一条明确的界限:孩子是谈话的主导者,而大人只是跟随者。
有时候,孩子的需求会听上去很无理,比如“我想让爸妈天天陪着我”、“我不想去上学”等。
即便当时难以接受,也不要立即打断或反驳孩子,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。
也许,随后他会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:
可能是因为梦见爸妈死去自己变成孤儿,也可能是因为在学校被欺负了等。
在这里面才藏着孩子的真实需求。
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说,那就尊重他的选择,保持轻松敞开的氛围,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说“爸爸妈妈一直在这,愿意做你的支持和后盾”。
其实,当父母说出这句话,孩子就已经能感受到父母的在意和理解。
最后是领悟,让爱归位。
当我们觉察到「错位之爱」时,也许会感到惊慌、错愕和悲伤。
但同时这也意味着,在那一刻我们终于意识到,自己对孩子的爱,用错了方式。
打着爱的名义,却做着不爱的事,这种“两败俱伤”的剧情,真的要一直重复下去吗?
在曾经的关系模式中,我们习惯了用一厢情愿的方式去爱孩子。
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孩子功能化和价值化,以此满足自己的需求,维持着所谓“爱”的假象。
但正如弗洛姆所说:
真正的爱,不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,
恰恰相反,是因为我爱你,所以我需要你。
当我们能够将人生议题收回自身来解决,转而看见孩子的真实存在,并且回应他们的真实需求,而不再企图控制另一个生命来分担这些不可承受之重时,或许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在电影的最后,老金迎来了这样的时刻,他在娜娜坟前悲痛欲绝、泣血忏悔:
闺女,如果再来一次,咱不这样了。
可惜的是,老金永远失去了机会。
但我相信,电影之外每一位因此而受到启发的父母,都会在「错位之爱」的关系中获得救赎与重生。
作者:MISS蔷薇,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硕士,国家二级咨询师,本文首发于【武志红】公众号(ID:wzhxlx)。微博:@武志红。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。

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⭐️


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,

“星标”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。

现在只需三步:




猜你喜欢↓↓↓



胡歌唐嫣同款爆火!泼天的富贵轮到阿拉上海小吃了,有人两天吃三次


满满回忆杀!跟着《繁花》沉浸式打卡,上海人看得直拍大腿


很多人常常整夜都不关!胸闷咳嗽,一查患上这种肺炎


喜欢就给我个“在看”吧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